主页 > 实时热点 >正文

恭喜,她不仅没凉还逆袭第一了

谁能想到。2022年最大票房黑马,是"凉掉"的它——隐入尘烟

两个月前上映时,Sir曾经写过。没抱什么希望,只想为它吼一声——《》。"凉掉",几乎是所有人对它的担忧。豆瓣8.5,今年院线最高分,2019年来唯一入围三大电影节主竞赛的国产片。可排片呢?上映首日,在排名第一的《人生大事》(41%)面前毫无存在感。
△ 数据来源:猫眼专业版上映第一周票房才432万,大概率又是一部叫好不叫座,惨淡收场的文艺片。然而。事情在悄悄起着变化。如今56天过去了,这部以为会"隐入尘烟"的小片,已经三次延长密钥,票房累计5082万。关键是,这个数字还在快速增长。早在7天前,《隐入尘烟》已经实现票房逆跌。以Sir的经验,这绝对是罕见现象。而对于一部冷门文艺片,更是罕见中的罕见。代表什么?简单说:出圈了。就在今天,《隐入尘烟》完成逆袭,日票房第一次登上榜首。
△ 图源:灯塔专业版年度现象级无疑。为什么?为什么会是《隐入尘烟》?01本以为,《隐入尘烟》会是一场影迷的小众聚会。然而今天你更多在哪里看到它?铺天盖地的短视频,全是老四和贵英的日常混剪。
几乎不怎么走进电影院的朋友,在朋友圈激情安利。

Sir已经不知道多少次看见了这句文案——"全片不说苦,却苦到了天际;全片不说爱,却爱到了极致。"某种意义上,这就是《隐入尘烟》的爆款密码。老四,只会闷声干活的光棍。贵英,连活都干不了的残疾。在农村的语境中,这是两个"苦命人"。
结婚之前,他们只能毫无尊严地苟活;结婚以后,却成了彼此生命中唯一的火柴。而在苦难的衬托下,相濡以沫的情感,被赋予了甜美的质感。只是,当你细嚼这份甜美,会发现,它带着燃烧自我的壮烈。就像那个摇摇欲坠,寒碜单薄的喜字。
哪怕是最简单的衣、食、住。为了获得高于生存底线一点点的东西。老四和贵英已经付出了所有力气——一件相对体面的衣裳,要用浓稠的鲜血,一点一滴换回来;一个遮风挡雨的房子,要用皱巴巴的双手,一砖一瓦建起来;一份维持温饱的伙食,必须以一码归一码的坚决,在四季的考验中屹立不倒,方能一分耕耘,一分收获地攒回来。
其实《隐入尘烟》,本来是背离爆款密码的。西北农村故事。纯素人农民男主。海清下乡10月,和村民一起耕作生活,就为了这么一部没什么片酬,很可能还"上不了"的电影。但就是这样一部"不按市场规律创作"的电影,却意外赢得了大众。它用不疾不徐的口吻,将底层边缘人的悲惨与深情,镌刻在四季的更替和日常的诗意中。我们已经多久没有在大银幕上,看到如此朴素动人的细节。
当内娱一片死寂,大家报复性考古,本该转型突破的85花、95花们在古偶的爆款漩涡中停滞不前。我们从《隐入尘烟》里找回了国产电影早就丢失的真诚。
△ 你没看错,右一真的就是海清为了打磨剧本,李睿珺在一部电影都没公映过、常年找不到投资、影视行业充满不确定的情况下,依然愿意让剧本难产:它一直在我脑子里,就像很多年前,你种了一颗种子,你一直在全情地陪伴它生长,生根发芽,给它施肥,丰满它,它一直都没有长到可以拍的时候。2018年年底,我觉得它成熟了,所以2019年,我就花了一年的时间坐下来,把它变成文字,然后去修改、完善这个故事。
△ 李睿珺在花墙子村边拍戏,边撸羊而更大的惊喜,是本色出演的马有铁。一个素人男主,演技"吊打内娱"。
两位演员对情绪的把握,几乎到了浑然天成的程度。瑟瑟发抖的隆冬,老四天未亮就要出门,到城里给大侄子拉家具。这时的贵英,心里隐隐担心,但她太害羞了。只是用喃喃自语的音量提醒说:路上黑黢黢的,你慢些的。
但当老四入夜未归,贵英变勇敢了。在没有路灯的乡间小路上,她发着抖打着灯,无言地等待。老四见到贵英的第一反应,不是心疼,而是责怪。跑出来干啥呢,冷哇哇的但跟贵英四目相接之后,他立刻后悔了。就像他第一次被贵英注视,那完全不敢正眼瞧的羞赧。
贵英的眼神,则是惊。这是贵英第一次发现,这世上有人凶她,不是因为嫌弃她,而是心疼她。这个惊,是受宠若惊的惊——瞪大了眼,动作呆滞,可嘴角松弛,眉毛舒展。因为,她读懂了老四的嘴硬心软。
下一幕,老四为她披上大衣,贵英却微微地后退。什么意思?——她完全没想过,老四是给她披上衣服,而不是对她动粗。这是一个常年被粗暴对待后的人,最合理的身体反应。这是《隐入尘烟》的A面。两个被家庭嫌弃,被时代遗弃的可怜人,用他们的善良、勤劳、单纯,给贫瘠不堪的命运,涂上了温柔的糖衣。就像在李睿珺的镜头下。乡村,不是被粉饰太平的世外桃源,也不是被刻板印象的穷山恶水。而是在劳作的忙碌中,透露出静谧和淳朴的美感。
更重要的是,这份美,是由劳动人民创造的。当这些极致的苦,极致的情感被搬上银幕后。我们想到的,又何止是农村?也很符合中国天然正义的叙事模式——很苦很善良。许子东曾这样评价《活着》能成为大众爆品的流行密码:很苦,是记忆积累,又是宣泄需求,是畅销保证,也是社会安全阀门。很善良,是道德信念,又是书写策略,是**正确,也是中国的宗教。虽有无数灾祸与危难,但是唯一的慰藉是,相爱的人没有背叛彼此,没有被巨浪压垮,道德没有崩溃。《隐入尘烟》也是如此。哪怕老四自食其力,愿意献血,但他始终坚持"一码归一码"。这,便是最有利于传播正能量,最童话的部分。童话让你泪流满面。但眼泪会模糊视线,进而淡化底层劳动者的悲剧色彩和结构问题。
我们用这个故事鼓舞自己——当你足够努力、正直、纯真。就能一步步获得更好的生活,相濡以沫地相爱,直到离开土地的那天。这是大众语境下,《隐入尘烟》被无限放大的部份。但电影真正的好在于——它的底色,仍是残忍。

02

后劲极大。这是很多人看《隐入尘烟》最深刻的感受。因为电影很美,但它没有美化。在对安全和正确更加严苛的氛围下,力所能及地做到了最大的写实与还原。老四和贵英是相濡以沫。但爱情的起点,始终是包办婚姻。而从村里老婆子那句"没人疼,没人爱"并惹来丈夫的嘲讽,我们不难看见——贵英常有,但马有铁难有,也是农村的现实。

当然,在生存还未解决的时候,爱已经是最奢侈的了。电影没有刻意遮蔽我们想要看见的"现实"。强拆,村霸,不公。
还有一处讽刺的闲笔。当村委主任说——马有铁是熊猫血。大家第一反应:谁?有人说,马老四吧。那么勤恳善良的人,在大众眼里,却是无足轻重的符号。一个完整的名字,居然都不配拥有。
李睿珺对家乡的情感,充满爱恨交织的矛盾。但正是这份矛盾,给电影增添了清醒的辩证。我经常回家,但对家乡的态度很复杂,我希望它变得更好,但是这个变化不会以个人意志为转移,我也不能粉饰它。从物质层面说,家乡肯定是一天天在进步的,我家到1990年代初才通电,现在大家也都用上了网络;以前很多人没钱看病,现在有了合作医疗……但从情感层面来说,确实越来越冷漠了,人际交往以利益出发的情况越来越多。电影拍的是模糊了年代的故事。可为什么今天的人看了仍那么共鸣呢?或许经济已经翻天覆地,但精神并没有走出太远。这样的困境,可能在今天还加深了——是一无所有,离不开土地的老四和贵英。更是那些跑在前头,是更没有顾忌的机会主义者。是用两件衣服就打发老四的张永福儿子。是给麦子估价3874元,还要四舍五入的商人。是无事不登三宝殿,用老四特困户资格买房的哥哥。是从小就让贵英睡驴棚,把她打到精神性残疾的家人。
当然。更多的是不好也不坏的普通人。比如,那个愿意无偿给你借鸡蛋,但贵英失禁后还是会一脸嫌弃的大妈。比如,那个从东莞赶回来拆迁拿补贴,但不介意老四拿走木头的打工人。
对老四和贵英,他们偶尔同情,但更多的,还是事不关己的冷漠。正是这些细腻生动的群像刻画,让《隐入尘烟》不止步于一部感人的纯爱电影。城市和乡村,其实都不是你想象的那样。电影里,有一个从未现身,但一直掌控着老四命运的人——张永福,住上了别墅,却生了怪病,需要熊猫血的富豪。这在李睿珺的另一部《路过未来》就有出现过,在那里,这个人因为包地挣到了钱,意气风发。这个角色,就是一个符号。你可以说,他们是脱离土地的"上流阶级",也可以说,这是一个比喻——离土地越近的,被耕、被犁、被割。居高临下的,在掠夺、再压榨、在吸血。这两者之间,被绝密地隔离。就像那句流传甚广的评论——"他们一边抽着老四的血,一边还嫌它脏。"宴席和宝马车上,那层严实的保护膜,是冷漠和残忍的遮羞布。
而在当下,所谓的他们,让我们不禁做出更多的联想……如果说,《活着》让福贵无数次死里逃生,却如同慢性中毒一般,让他的亲人,一个个逝去。那么《隐入尘烟》,不遗余力地将童话稳稳种到了你心里。却用猝不及防的意外,让童话粉碎性夭折。在贵英的描述里,常常离不开一个词:命运。说起老四心疼驴,她会低头说:我当时就想,驴的命都比我好。老四手里接过鸡蛋面条,她有点恨自己:我就是天生的*骨头。
但贵英的残疾,真是命吗?电影没有明说,但根据贵英在家里的遭遇,你完全可以想象到无数个问题——医疗落后,性别压迫,恃强凌弱……李睿珺说,老四和贵英的结合,本就是一个意外;所以他让贵英丧生于意外,只是还原了生活的真相。生活的真相,土地的真相,就是马老四经常送给贵英的那根麦穗——它们那么坚韧,又那么脆弱。
但只要你愿意将它们放进土里,锲而不舍地浇灌它,包容它。或许,又会迸发出惊人的生命力。只是今天,我们还有这片无所不包的土壤吗?03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,犹如坐上了高铁,而不善言辞,吃苦耐劳的老四,就是那个早早被挤下车的人。他只能靠仅有的灵活双手,善良品质,驻扎在永远不会抛弃他的土地之上。可是他的善良,不是一种选择,而是在无可奈何的绝境中,唯一聊以**的东西。甚至可以说,他只能通过无偿地对贵英好,对欺负他的人"以德报怨",才能获得一种心灵的满足——至少,我在道德上是高贵的。
所以,当我们情不自禁地为老四和贵英的爱情感动。请永远不要选择性地遗忘——他们,不是生来就必须,就选择了逆来顺受。有些评论说《隐入尘烟》是一出苦情戏。因为它没有呈现出人与命运的顽强对抗。Sir无法苟同。因为,默不作声,不代表什么都忍住,什么都没做。尽管马老四和贵英,都读懂了疯子的经典发言——"被风刮来刮去,麦子能说个啥?被飞过的麻雀啄食,麦子能说个啥?被自家驴啃了,麦子能说个啥?被夏天的镰刀割去,麦子能说个啥?"
但,他们就这么认输了吗?如果,老四真的这么逆来顺受,他不会在第三次抽血的时候,又一次叮嘱富豪的儿子,要把地租钱还给村民。富豪儿子说:都啥时候了,你还想着别人?不,那不是想着别人,而是马老四比谁都清楚——维护土地,维护土地上的人,就是他获得尊严的唯一方式。当别人取笑贵英失禁,他马上就会黑脸,给贵英盖上衣服。
同样的,贵英也并非唯唯诺诺。村里人集结到他们家,各种群众压力,道德绑架。但你看,贵英说话就是很冲:俺们不抽,要抽,你们抽去。
贵英说的是"抽",只是字幕配的是"献"。老四和贵英,只是活在底层,但他们反而对人性有着更清醒的认知。这是导演真正的悲悯。他自始至终,没有将老四和贵英,塑造成予取予求,温顺乖巧的农民形象。劳动人民,不是不愤怒,也没有不反抗。他们只是为了生存牺牲了一部分尊严,但在那之后,他们也会痛,也想爆发。一个魔幻的情节。三哥告诉老四,只要一万块钱,特困户的你,就能获得一套城市的楼房。
可是老四和贵英,唯一的担忧依然是:那么,驴,鸡,猪怎么办?
你可以说。这是电影在用小两口的淳朴,反衬主流话语的伪善。这同样是一种辩证的人文关怀——或许,离不开土地,是无奈,是遗憾。但老四和贵英需要的,从来不是一份超乎他们承受能力的崭新楼房。而是一份更平等,更公正,更真诚的对待。在Sir看来,《隐入尘烟》不是在歌颂善良和赞美乡村。而是近乎卑微的哀求——是的,城里有房子,有高楼大厦。但我就想种地,可以吗?种地就不允许有尊严地活下去吗?是的,心肠硬一点、唯利是图一点,在这个社会就容易混下去了。可是,我保留一份善良就有错吗?善良的人就要被侮辱和欺压吗?贵英溺水时,村民就在那里旁观;贵英去世了,居然有人对老四说:"你坐一会儿,不要太伤心,你现在房子、粮食都有了,一个人生活也挺好的。"但马有铁的结局,相信你已经能猜到。那些没有跟着时代泥沙俱下的人。注定就只有隐入尘烟。善良、清白,是他们对这个世界无声的申辩。
042015年,李睿珺的电影《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》入围柏林电影节。但在当时,并未引起多少媒体的关注。或许是因为,当年还有太多华语电影发出了声量——是在青年电影节大放异彩的《心迷宫》,是电影节常客贾樟柯的《山河故人》。
△ 图源:2015年报道,凤凰娱乐七年过去了。如今,这样热闹的场面还能看到吗?而始终在讲述家乡故事,永远能从县城生活挖掘出美的贾樟柯,又在哪里呢?《隐入尘烟》是国产电影缺席柏林电影节主竞赛3年后,第一次的返场。毋庸置疑,《隐入尘烟》是公认的好电影。但它能引起大范围的关注,本质还是在于——已经没有太多同行可以衬托了。小人物绝迹于国产电影,不是新鲜论点。这要归咎于创作者的无能吗?豆瓣短评有一句很有意思——
Sir始终认为。资本不是万恶之源。他们需要回报,当然就需要确定性。而让**最多的资本都不愿冒险,一定是观众、环境、市场都进入了想在安全区内求稳,求正确的心态。《隐入尘烟》刚上映时,就有人给电影挑毛病。如果说,以往的"抹黑中国,迎合西方"的论调,你还能鄙夷一笑。现在,则有一种声音从反面批评——这个故事太理想化了,真实的农村哪有几个贵英能遇到有铁。你看。我们在苛责一粒麦子,没有包含整个夏天。可是电影明明已经交代了农村的大多数面貌,也强调了主角的孤独和稀有。一个故事,为什么不能只端详一粒麦子。整个荒年里的一粒麦子。还记得,电影里有一幕。贵英不小心铲掉一棵麦子。老四说:没关系,反正到了夏天也是要被收割的,把它埋在土里,它变成了其他麦子的肥料,它就还有价值,不一定要抽出麦穗才有价值。
可是今天,我们却恨不得把所有肥料清除干净。好像所有个体都要变成抽出麦穗的麦子,才具备生存的价值,记录的意义。《隐入尘烟》的映后交流会。李睿珺谈到对中国电影的看法:一个电影市场,它应该是各种各样的电影都有才是正常的,一个市场的健康最重要是多元,比如超市就是有多种物品,可以让不同的受众去选择。方便面,有一块的,有五块的,甚至你有钱可以买十块的。但是假如说这个超市只卖一种方便面了,这是专卖店,不是超市,那它就不是个市场,那个市场其实就萎缩、死亡了。Sir又想起一个细节。电影里,老四盖房子。他把一块一块的砖坯,摆成一圈一圈的圆。镜头拉上去俯瞰大地的时候,这个场景就像宗教仪式一样神圣。
但他的身影,在画面里却极度渺小。更宏大的,是把他围起来的土和砖。土和砖,Sir更愿意理解为——那是一片能无条件接纳万物,永远对众生悲悯的环境。
所以电影之外。能允许乡土电影和底层故事畅快表达的土和砖……到底在哪里呢?影院的版本,《隐入尘烟》最后出现字幕——2011年冬老四马有铁在**和热心村民的帮助下乔迁新居 过上了新生活
如果说,贵英的死,是一种遗憾的**。那么老四的死,才是最悲怆的一笔——如同《老人与海》说的:一个人可以被打败,但绝不可以被打倒。而这句突兀的点睛之笔,无情地告诉我们。有时候,不是你想死,就能死。因为大多数时候,不是你想抗争,就能抗争。
这是马有铁的结局。但。我们需要不断提醒自己——老四和贵英的生活是变好了。但到隐入尘烟的那天,他们还没美美地,到城市里浪一浪。只要还未睁眼看过更多可能性的世界。我们,就永远不可能满足。
基于这一点,我会给《隐入尘烟》打四星。剩下的一星,就在下一部《隐入尘烟》出现时。再补上吧。
本文图片来自网络编辑助理:奇爱博士多店老板娘

还不过瘾?试试它们
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发表,如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联系本站删除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