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页 > 新闻热点 >正文

重庆坠亡姐弟母亲称:“我害怕再结婚生子”,为何她终究意难平?

姐弟俩的母亲控诉生父画面

“重庆姐弟坠亡”案即便还没有全面进入法理审判环节,但凭借孩子母亲释出的残酷案情,舆论层面“是可忍孰不可忍”的情绪瞬间就被触发。然而在严惩情绪的诉求之外,我们既要维护“公域正义”的落地,也要看到“私域摧毁”的寂寥。所以当重庆坠亡姐弟母亲以“我害怕再结婚生子”的言辞去表达自己心绪时,也就意味着“被摧毁的母亲”正袒露在镜头之下,被“看见和治愈”。

平心而论,这事发生在任何人身上,都意味着“永生的痛”。因为其中牵涉的事,并不只是婚姻的不欢而散,还包括朴素人性之美的坍塌。要知道就算是“虎毒食子”,也要看被逼到什么程度,可就孩子父亲的操作而言,只能说他仅算生物学意义上的父亲,而回到具体的亲缘关系上,他真的不配为父,也不配为人。

姐弟坠亡案母亲称生父女友多次狡辩_22岁女毕业生坠亡_宇多田光母亲坠亡

说到底,就因为“女友不同意自己有孩子”,就要把孩子推向绝境,这种“表真心”的逻辑本就十分可疑。只是事已至此,谈论再多道德之词,也是无法挽回局面的。从这个意义上来讲,孩子母亲所强调的“只要他(她)们的命”,大概也是痛彻心扉之后的仇怨迸射。

毕竟对于“被摧毁的母亲”来讲,她除却要为孩子讨回公道,更为不可回避的现实是,她终究要去面对现实生活,而且是“独自面对”。在这个问题上始终是之于婚姻的失败在延伸,而孩子的殒落,更像是变本加厉的存在。于此孩子母亲所强调的讨回公道,有很大一部分是出于“治愈自己”的考量,即便她自己可能并没有觉知到。

宇多田光母亲坠亡_22岁女毕业生坠亡_姐弟坠亡案母亲称生父女友多次狡辩

之所以这样讲,倒不是说孩子母亲不可以通过为孩子讨回公道去“治愈自己”姐弟坠亡案母亲称生父女友多次狡辩,而是就具体的实践上,无论是周遭亲友,还是外围舆论,都要尽可能地去理解和支持,只有如此,“被摧毁的人”才有可能带着伤痛去迎接未来。毕竟对于这位三十岁上下的母亲来讲,她既然直言“我害怕再结婚生子”,大概就是还想拥有幸福的婚姻,只不过自己没勇气再去追求。

当然就具体的语境来讲,孩子母亲只是更想突出“案情的残酷”,以便获得舆论的关注,最终让法理严惩更好的落地。但是对于孩子母亲来讲,为孩子伸张正义,讨回公道只是最直接的目的,而就她自己的安放,可能比这更难。

人们常说:“一朝被蛇咬,十年怕井绳”。而在类似婚姻失败的惨烈中,有些人很可能是永远不再相信“婚姻的美好”(情感和秩序层面)。从这个层面上审视“我又相信爱情(婚姻)了”,其实也还是“我不确信爱情(婚姻)”的另类表达。

因为对于抽象的情感来讲,它本身是笃定的,而对于具体的情感实践却总是充满不确定性的,以至于人们总拿“安娜·卡列尼娜原则”去“自我消解”。当然这里还是存在自我选择和判断的过程。也就是所谓“心变了”并不是对方真的变了,而是从根本上讲,对方就不是“真正的良人”。

22岁女毕业生坠亡_姐弟坠亡案母亲称生父女友多次狡辩_宇多田光母亲坠亡

所以很多时候,在看待失败的情感关系时,先别急着说“变心”的问题,而是要搞清楚对方为何当初那么“用心”。只有如此姐弟坠亡案母亲称生父女友多次狡辩,才能更好地看清情感的困境,才能更好地做出选择和应对。至于纠缠不清的操作,除却自取其辱,真是没什么太大意义。

另外婚姻离散虽然也是刻骨铭心的,但是从“撕裂”到“重组”,它总是有再出发的可能性,而对于一个母亲来讲,自己怀胎十月孕育出的孩子,如果孩子被弑杀掉,也就意味母亲将和孩子永远分离,不再有复还的可能性(身心感受层面),即便之后还会有自己的孩子。

22岁女毕业生坠亡_宇多田光母亲坠亡_姐弟坠亡案母亲称生父女友多次狡辩

简而言之,情感的存在它本身是基于情投意合,虽然人非草木,离散必定带来伤害性冲击,但只要不是致命的身体伤害,总还是可以走出来的。而对于孩子的非凡厄运,如果不是出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,很多时候想放下总是不那么容易。

就以“重庆姐弟坠亡”案来讲,孩子母亲最为不可接受的是“孩子是被父亲蓄意杀害的”,这种时候,孩子母亲怎能轻易放下呢?她的婚姻失败本就已经算是“很大的打击”,而孩子被害,算是“天大的重击”,没个三五年是走不出来的。

与此同时,非虚构视角下的“受害人”追溯,越是回忆的真切,越可能无法走出情绪深渊。很多时候就是这样,命运确实是分“好坏的”(世俗意义上),虽然多数人都可能遇到人生波折,但基本上不会改变命运的轨迹,而对于这种较为极致的厄运,但凡遇上就意味着永远无法挥去。

在这个问题上,重庆坠亡姐弟母亲应该是感受很深的。我们有理由相信,她在孩子坠亡事实的背后,还有无限的仇怨存在。但是我们更确信,当孩子父亲及女友被严惩后,她会短暂陷入虚无的状态,因为所谓公道的讨回,也只是她感觉孩子能安息,至于她所遭受的打击,还需要她去“硬挺”。

不得不说,当“惨烈的故事”沉淀为“悲伤的故事”时,也就意味着“悲伤底色”的定格。或许,未来几年,孩子母亲还会再婚,也会再生。但是这段难以消解的往事,可能会成为她永远的痛,起码追忆起来,难免泪水横流。
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发表,如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联系本站删除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