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页 > 国内新闻 >正文

在郑州核酸检测点,他的脖子成了一道“风景”

【大河报·大河财立方】(记者 裴熔熔 实习生 董媛哲 文图)8月10日下午,因为做过核酸检测点志愿者,记者被列入重点人群,需要进行新一轮核酸检测。

在郑州市金水区金燕小学检测完毕,记者遇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——郑州市金水区人大未来路街道工委主任魏航。第三轮全员检测任务结束后,他又迅速转移到了这个新的“战场”。

“这一次主要是城管、保安、社区工作人员、志愿者等一线服务人员的检测,预计这个点会检测1000多人,什么时候测完什么时候结束。”魏航站在检测台不远处维持现场秩序,高高瘦瘦,暴露在外的皮肤晒得黝黑。不过,这可不是他的“本色”。

8月9日,记者在宏光百花里检测点做志愿者。中午休息时,出于职业惯性,询问街道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。一位大姐指了指对面一直盯着现场的魏航,说“你去看看魏主任的脖子,可精彩,他嗓子也哑了好几天了”。

暴露在外的脖子、额头和手臂,是比常人黑上好几度的颜色扬州老人向检测点志愿者吐痰,还有一层暴晒的红;但T恤之下,却又是比很多人白上几个色号的皮肤。对比十分鲜明的肤色,莫名有种戏剧性。

“第一天检测的时候就晒出来了,嗓子是第二次检测的时候喊哑的,不过现在都好很多了。”魏航不以为意地笑着说。

突如其来的疫情打得所有人猝不及防,管理服务着成千上万居民的基层工作者,更是迅速戒备,全员上阵抗击疫情。

“未来路街道一共设有11个核酸检测点,每个社区一般都有十三四个工作人员,街道办事处有100来个,除了个别科室留了驻守人员外扬州老人向检测点志愿者吐痰,其余全部到了检测一线。”魏航告诉记者,第一次检测时,由于时间紧,缺乏经验,准备工作不太充分,街道、社区的工作人员几乎在检测点熬了两天一夜。后来才做了调整,改成了轮班制,既能保证检测点24小时都有人在,也给大家留了休息时间。截至第三轮核酸检测结束,未来路街道累计检测约30万人。

不过,不在检测点现场,并不意味着工作结束。

“很多工作人员从检测点回去之后,还要给一些隔离在家的居民购买食物和生活用品,走访了解他们的情况,帮他们收走门前的垃圾等。”魏航说,需要处理的琐事还有很多,从7月20日开始,街道和社区的人员一直都是全员在岗。

7月20日晚上,未来路上一个基坑积水严重,因为担心附近居民楼出现危险,他和监测人员冒着大雨在现场守了整整12个小时。第二天上午警情解除,一条刚刚编好的信息还没发出去,他就睡着了。

第二轮核酸检测时,由于医护人员临时调整,原本计划下午3点开始的核酸检测不得不推迟到下午5点。很多不知情的居民难免有抱怨情绪,魏航不停给大家解释原因,短短两个小时的时间,他的嗓子已经喊哑。

而他,仅仅是千千万万基层工作者的一个缩影。寻常之时,他们需要应对层出不穷的琐事;当险情来临,他们又披挂上阵,筑起民众生活的防护网。

“很多人问我们累吗,在现场的时候一点也不困不累,但是一旦停下来,手里的手机马上就掉,因为瞬间就能睡着。”魏航笑着说,“我们私下会开玩笑说,这20多天过得太充实了,一天的工作量抵得上平时好多天。只希望这次战‘疫’能够早日胜利,大家都回归正常的生活。”

对于后续的疫情防控和核酸检测工作,他建议,居民们还是要提高自我约束和防范能力,即使嗓子不舒服,也不要在检测区附近随地吐痰,要戴好口罩,不要扎堆排队聚集。

责编:陈玉尧 | 审核:李震 | 总监:万军伟
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发表,如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联系本站删除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