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页 > 财经新闻 >正文

《中国医生》被抵制,冤

又是一年暑期档。

打头阵的是《中国医生》。

票房高歌猛进,颇有「爆款相」:

累计票房已破 5 亿。

猫眼预测票房更是高达16亿。

'/></p>
<p>然而,口碑却是两极分化。</p>
<p>有人打五星好评:「哭了十次」「很有触动」</p>
<p><img src=

剧情推进太仓促。

从武汉出现不明肺炎病人开始,到确定为新型冠状病毒,到重症病人抢救无效,再到新建重症病区,调配人手,筹措物资 ……

只用5 分钟就交代完了。

看上去好像什么都拍了。

但「流水账式」的拍法又什么都没拍好。

'/></p>
<p>快速推进的节奏,略过了疫情爆发初期医护人员最重要的一种情感:</p>
<p>恐惧。</p>
<p>恐惧源于对病毒的未知,没有特效药。</p>
<p>就像《金银潭实拍 80 天》中医护人员所说的:</p>
<p>「好像所有的努力都是白费的。」</p>
<p><img src=

就连物资紧缺的问题也被一笔带过。

'/></p>
<p>紧接着时间来到 2020 年 1 月 23 日。</p>
<p>武汉宣布封城,超市货物遭到疯抢。</p>
<p>来自上海、广州等地的援鄂医疗队陆续抵达。</p>
<p>剧情一股脑地推进,但只有时间线,没有故事主线。</p>
<p>无论是剧作层面,还是影像表达的层面,都过于简单和零散。</p>
<p>以上这些「走马观花」的片段,加在一起都不及纪录片《76 天》开头的短短几秒——</p>
<p>撕心裂肺的哭嚎声传来:「爸爸」。</p>
<p><img src=

他在妻子确诊和饱受渐冻症折磨的双重折磨下,还要时刻提醒自己保持冷静,始终坚守一线。

一个上楼梯的背影,便将这种大将之风立起来了。

'/></p>
<p>《在一起》中张嘉益饰演的院长</p>
<p>当然,也有几个角色塑造得相对成功。</p>
<p>比如袁泉饰演的文婷主任。</p>
<p><img src=

人们常说:真实自有万钧之力。

而电影作为艺术作品,应当源于现实,高于现实。

利用电影独特的表现手法,挖掘故事中的人和情,以及其他更深刻的命题。

'/></p>
<p>《在一起》</p>
<p>但《中国医生》仅仅停留在蜻蜓点水、走马观花的层面。</p>
<p>仅仅靠唤醒集体记忆,而非电影本身来打动观众。</p>
<p>不得不说,很可惜。</p>
<p>更可惜的是,总有些人认为,这样的电影是批评不得的。</p>
<p>所以哪怕觉得它拍得不够好,也还是给出向上浮动的情感分,以表敬意。</p>

<p>大可不必。</p>
<p>电影是电影,现实是现实。</p>
<p>若是将电影批评与现实批判划等号,电影的性质就变了。</p>
<p>批评电影,不代表否定抗疫医护人员的功绩。</p>
<p>恰恰说明我们崇敬医护人员,认为她们值得更好的作品。</p>
<p>同时,电影与现实之间的差距,也不该沦为电影歪曲事实的罪证。</p>
<p>就比如网上传得沸沸扬扬的「《中国医生》抹黑中医」。</p>
<p><img src=

《中国医生》就只是一部电影。

它没有那么好,应当容纳批评的声音;

它也没有那么垮,不该被上纲上线地对待。

更不该,一言不合就抵制。

说到底,我们走进电影院是去观影的,而不是去瞻仰的。

该夸就夸,该批就批,这才是对电影的尊重。

只有这样,创作者才能看清现状,拍出更好的作品。

希望在不久的将来。

我们能看到真正配得上中国医生的抗疫片。

全文完。
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发表,如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联系本站删除

评论